1949年9月前什么是股票的杠杆,张治中回到了北京。
那时,张治中正与彭德怀一起在西北地区进行建设工作。原本,他并未计划提前离开岗位。然而,随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临近,毛主席发出了邀请,希望他返回北京参与会议。于是,张治中决定回到北京。
他并未意识到,这次回京会涉及到毛主席的一番深思熟虑的问题……
张治中迅速赶回北京,刚一抵达,便收到了毛主席的邀请,前往中南海毛主席的住所共进晚餐,进行一次轻松的交谈。应邀前往中南海后,张治中见到了毛主席。毛主席热情招呼他入座,双方互相寒暄,气氛十分和谐。
饭菜准备好了,毛主席邀请张治中共进晚餐。两人一边品尝着丰盛的菜肴,一边聊天,气氛愉快。就在这时,毛主席突然笑了笑,转向张治中,开口问道:
展开剩余86%“外面有些流言,说我们共产党有几句口头禅,你听说过吗?”
张治中愣了一下,随即表现出兴趣,询问道:“是什么话?”
毛主席微笑着说:“有人说,‘早革命不如迟革命,迟革命不如不革命,不革命不如反革命!’”
张治中静静地听着,脸上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表情,知道毛主席还有话要说。果然,毛主席话音未落,便笑了出来。然后,他表示要给张治中讲一个关于刘少奇的故事。
张治中点了点头,表示愿意倾听。
毛主席缓缓开口:
“曾有一回,刘少奇去天津主持工厂职工大会,他鼓励职工们尽快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与生产,并表示将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共产党的优秀干部。然而,这番话却让在场的一些老党员感到不满。原本那些职工在旧社会里是受压迫的工人,如今随着社会变革进入了新环境,他们成了‘干部’,反倒让原来的共产党员心生疑虑。刘少奇听后,顿时有些尴尬。”
毛主席顿了顿,笑着补充道:“我并不认同那些党员的看法,太过小气了。难道我们就不能接受工人阶级有朝一日成为干部的可能吗?何况,‘干部’这个词本身就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。要大气一些,容得下别人。”
张治中听后,微微一笑,没有发表评论。
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很快召开,会议气氛热烈,代表们积极发言,讨论议题。在会议中,张治中举手提问,表示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毛主席。毛主席听到后,似乎早就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,脸上露出微笑。
张治中开口提问,正是毛主席在晚餐时对他提出的那句关于革命的口号。张治中话音刚落,现场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,所有人都没料到他会问出这样一个问题。
毛主席并不惊讶,他微微一笑,态度真诚地回应道:“这些想法需要慢慢去说服,教育有不良思想的党员们。我们要坚定革命理想,同时要宽容大度。”
毛主席的回答不卑不亢,真诚而有分寸,让张治中十分感动。此时,张治中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,周围的代表也纷纷跟着鼓掌。毛主席对待问题的态度,以及他对所有人的真心与耐心,也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和尊敬。
随着时间流逝,毛主席与张治中的关系愈加深厚,二人的友情在一次次的互动中更加密切。
转眼间,到了1958年,毛主席再次邀请张治中一同前往全国各地进行视察。张治中既兴奋又期待,这不仅是久违的旅行,还是与毛主席进一步交流的机会。
张治中特意邀请了他最得力的机要秘书陪同,利用速记将每一次的对话都记录下来,留作历史资料。
9月10日上午,毛主席与张治中一行登机,开始了视察之旅,首站是武汉。
到达武汉后,毛主席便主动去长江游泳。毛主席一直热爱游泳,每逢有水便会下水畅游一番。张治中清楚这一点,于是也跟着毛主席一同前往。尽管张治中的水性不佳,只能在岸上观望,心中却满是欣慰,看到毛主席能够享受这份宁静与放松,心中倍感高兴。
在武汉的视察结束后,毛主席一行继续前往下一站——芜湖。
到达芜湖时,天气变化无常,预定的晴天突然变成了阴雨。毛主席决定暂时放缓节奏,大家先去山下的餐厅避雨,等天气好转后再继续登山游览。
在餐厅,毛主席点了一些常见的家常菜,中央桌上摆着一个装满米饭的大木桶。当服务员准备为大家盛饭时,毛主席亲自拒绝,表示自己会动手,不需要他人帮忙。毛主席盛了半碗,而张治中则盛了满满一碗。
看到张治中那大碗米饭,毛主席忍不住笑了,旁边的曾希圣也开玩笑说:“活像个窝窝头。”此言一出,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。
饭桌上,毛主席还点了一道咸辣椒,作为下饭菜,边吃边与大家分享。张治中看着那辣椒,笑着表示自己吃不了那么辣,毛主席则显得有些疑惑,问道:“你曾在湖南呆过,难道连辣椒也不吃吗?”张治中尴尬地笑笑,说自己这口味恐怕难以改变。
在芜湖短暂停留后,毛主席一行继续前往合肥、马鞍山、南京等地。
在前往南京的路上,江苏省委书记江渭清前来迎接毛主席。见面时,毛主席开玩笑地问:“你借文白先生3000元,终于还了吗?”
江渭清一听忍俊不禁,而旁边的张治中也忍不住笑了。原来,抗战时期江渭清因为经济困难,曾向张治中借款,张治中慷慨解囊。而毛主席此时竟还记得这段往事,显得格外亲切。
旅程的最后一站是上海,毛主席决定乘坐火车返回北京。临别时,上海的市民纷纷前来送行,毛主席一一与大家握手,亲切问候,没有遗漏任何一位。
当专列驶出上海后,张治中坐在车厢内,忍不住问了毛主席一个问题:“为何我总觉得您在一些场合处处留有戒心?”
毛主席看向他,略显困惑地问道:“戒心?我哪里有戒心呢?”
张治中解释道:“一路上,大家都表现出对您的极大热情,每到一地,您总是亲切与大家握手,仿佛在刻意避免自己成为偶像,怕造成个人崇拜。”
毛主席听后,微微一笑,解释道:“我这样做没错。新中国的成立,绝不是我的功劳,而是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结果。人民才是最重要的,永远不能忘记。”
张治中心中感动不已,毛主席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,正是这种领导风范,使得国家蒸蒸日上,人民得以安宁。
在这次旅程中,毛主席的关怀与真诚无处不在,而张治中与毛主席之间的深厚友谊,也如同这段历史一样,值得传颂。
发布于:天津市